“糖军”激增,小心“甜蜜的杀手”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是依据静脉血浆血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值。很多糖尿病患者初期并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其他症状而就诊的,比如视物模糊、皮肤瘙痒、伤口不易愈合等;若等到患者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时,可能已经患病很久了。糖尿病不仅是血糖升高,更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只要坚持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并重,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并重,自我管理与专业治疗并重,就能科学、规范地对糖尿病进行综合防治。
案例一、频繁头晕、眼前发黑,或是糖尿病作怪
娄底的陈先生最近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这让他很不能接受,同事和朋友也都非常惊讶。据了解,身体素质一直很好的他感冒都很少,更别说大病了。据陈先生回忆,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出现刚吃过饭三四个小时肚子就饿的现象,有时候还头晕、耳鸣、眼前发黑,因为偶尔发生,自己也没有太在意,以为是低血糖的反应,随便吃点饼干就对付过去了,可是最近这几个月发作很是频繁,在家人的劝告下,才到医院来看病。
误区:
糖尿病早期的反应性低血糖症状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摄入不足或者体能消耗过大引起的。专家医生指出,由于运动量突然加大或摄入量明显不足时发生的低血糖是一种生理反应,而糖尿病早期发生的反应性低血糖常常发生餐后3到5个小时内,其症状也表现为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等,由于进食后可缓解,所以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提醒:
专家医生介绍,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然而“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并非是判断是否有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像陈先生这种情况是属于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症,这类患者进餐后胰岛素的释放慢于血糖水平的升高,因此当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达到高峰时,血糖水平已开始下降,从而发生低血糖反应。建议有糖尿病家族病史、肥胖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这种看似“毫无缘由”的低血糖,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以防患于未然。
案例二:迷信“秋葵”,险些把命丧
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的“秋葵”害得吴先生险些丢了命,想起这事,吴先生仍然心有余悸。吴先生是个新“糖友”,对于年纪轻轻就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他一直将信将疑,并且一直在找寻能彻底摆脱“糖友”的办法。某天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秋葵能彻底根除糖尿病”这一说法,欣喜若狂的他左托朋友右托关系的弄来了不少秋葵,在擅自停用了医生开的药物以后,每天变着花样的来食用秋葵,企图用这一“神丹妙药”彻底根除糖尿病。谁知没过几天,吴先生就出现了口干、身体乏力等症状。到医院一查,空腹血糖竟高达16.3mmol/L。“幸亏来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奉劝大家以后千万不要相信类似的传言,害人不浅啊!”吴先生每每谈起这件事,仍然后悔不已。
误区:
专家医生提醒,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医学上尚未有完全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也就是说糖尿病会伴随终生,市面上所谓的“糖尿病的克星”、“根治糖尿病”等等偏方或广告,建议“糖友们”不可盲目轻信。
提醒:
专家医生介绍,秋葵富含黏液蛋白,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抑制胆固醇和糖的吸收,对人体确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目前并没有任何临床信息证明秋葵能根治糖尿病。她强调,不能把食品当药品吃,药品也不能当食品吃。
专科刘主任表示在他三十多年的行医经验,碰到过很多像吴先生这样轻信偏方就能根治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是初次确诊糖尿病的,很多病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是如何患上的糖尿病,寻求偏方、轻信广告的不在少数,建议“糖友”们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听取专业医生的指导意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偏方或保健品。
案例三、聚餐不管嘴,血糖突爆表
今年五十出头的唐先生患有糖尿病已经有5个年头,平日里,他血糖控制的还行,不过,在今年夏天的一次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期间,就因为聚餐没“管好嘴”,大量饮酒,吃饭不定时,结果三天下来,一查空腹血糖,高达12.6mmol/L,远远超过正常值。他一下子紧张起来,赶紧到医院内分泌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误区:
专家医生说,像唐先生这样饮食不规律而导致血糖飙升入院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节假日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们的一道“坎”。尤其会在外出游玩、走亲访友或各种聚会中,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几次用药的不规律和随意吃喝并不会对血糖造成多大影响。其次,现在很多聚会的形式除了吃喝就是在牌桌上度过,并且常常是废寝忘食,医生的医嘱什么的早已抛之脑后。其实,这些任意的放松行为都会打乱平时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另外,打牌的输赢还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造成肾上腺素飙升,更加加剧血糖异常升高。对于那些血糖等指标控制并不稳定的糖尿病人来说,还是悠着点好。
提醒: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管住嘴、迈开腿”,让血糖达标是一辈子的任务。因为如果长期高血糖将严重损害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
专家提醒,糖尿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要科学、正确的认识糖尿病,遵循医嘱。一旦“跟着感觉走”,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就算找到再好的医生,也会无济于事。这时,患者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就是说,规范的药物治疗很重要,生活方式干预同样重要,不能因为聚会而破坏往日良好的生活方式。另外,生命在于运动,糖友们则应更加积极的参与些户外活动,但为了维持身体体能状况的正常,聚会外出需随身携带胰岛素之类的健康制剂,但此类制剂若要保持最佳使用效果,对特定储存环境(2-8℃)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故而不便直接携带出行。
建议出行可将胰岛素安全存放在便携式胰岛素冷藏盒内,冷藏盒必须满足三点关键要求:1.待机时间要长,不限制出行,去哪都无忧;2.能够有冷热双调节,智能控温设计,严寒酷暑都可以用(理由同上);3.外观精美小巧易携带,内部大容量,品质保证,可以认准实体大公司品牌。小编搜罗调查,总结了下目前能够真正满足以上全部条件的品牌,唯有一款:广陌(GoMore)便携式胰岛素冷藏盒,德国进口配置,品质更有保障,科技制冷的原理也与传统冷藏盒完全不同,产品除上述功能外,另还有八大实用优势,列举种种,这款产品算是糖友们出差、旅游必备!广陌品牌行事低调,没有过多宣传,但小编了解到广陌品牌主营实销与出口,产品高端智能,价格却是适中,外出居家都适用,能有这样一款堪称掌上智能冰箱的冷藏盒解决糖友们专属药剂的存放携带问题,可谓是糖友的健康福音了(官网:www.coumm.com;热线:400-8787-075),可以上网或电话咨询了解。